2020年高考生物疫情考点透视突破05 病毒的变异与环境保护(解析版)

 kejian   2020-03-27 19:25   1327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专题05 病毒的变异与环境保护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都是冠状病毒,但与SARS相比,新冠病毒的潜伏期长(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传染性强(无症状也可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截止到目前(202025日)尚无确认有效的治疗方法。

【知识链接】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遗传信息蕴含在构成RNA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一般而言,单链RNA不稳定,易发生突变。

【典例1病毒的结构简单,在进化过程中没有优势,但病毒的基因组在复制时容易产生变异,因此又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下列关于病毒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病毒的核酸为单链结构,所以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进化过程中致病能力弱而传播能力强的病毒更容易被保留

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够为病毒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进化过程中不会出现传播能力和致病能力都强的病毒

【答案】B

【解析】病毒的核酸可能是DNARNA,其中DNA是双链结构的,A错误;进化过程中致病能力弱而传播能力强的病毒更容易被保留,B错误;病毒没有染色体变异,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没有基因重组,C错误;进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传播能力和致病能力都强的病毒,如: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

【典例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不能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等行为

B.病毒能进行增殖,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生命形式

C.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可获得32P标记的子代病毒

D.病毒结构简单,成分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答案】B

【解析】病毒的性状主要是由其含有的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能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等行为,A错误;病毒借助宿主细胞,能进行增殖、遗传和变异,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所以病毒被认为是一种生命形式,B正确;病毒为寄生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不能获得32P标记的子代病毒,C错误;病毒结构简单,成分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但该核酸不一定是DNAD错误。

【易错提醒】 病毒无细胞结构,能发生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

【知识链接】 新冠病毒的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但是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对病毒没有致死性,这说明病毒与野生动物之间在共同进化过程中达到了某种平衡

【典例3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子,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子致命疾病的病毒。如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子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子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    (  )

图片1.png

隔离      自然选择      突变      定向进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兔因发生遗传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共同进化了,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BD错误,C正确。

【典例4寨卡病毒是RNA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与蚊虫两者的核酸彻底水解,其产物中均有5种碱基

B.寨卡病毒与蚊虫两者的可遗传变异来源都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寨卡病毒与蚊虫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

D.寨卡病毒繁殖时,其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模板、原料和能量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答案】C

【解析】寨卡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其产物中只有4种碱基,A错误;寨卡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而蚊虫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错误;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寨卡病毒与蚊虫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C正确;寨卡病毒繁殖时,其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原料和能量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但是模板是由病毒自身提供的,D错误。

【易错提醒】 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知识链接】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构成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典例5在我国红树林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其面积日益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

B.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增强红树林的稳定性

C.以红树林为主体及其伴生的动物和其他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D.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食物链必须包含生产者,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均为消费者,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B错误;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红树林为主体及其伴生的动物和其他植物、微生物等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错误;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D正确。

【典例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以提高生物多样性

B.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

C.退耕还林、将沼泽改造成人工林等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对于生物资源不是不能利用,而是要合理的利用,合理的利用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不是提高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这种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项正确;将沼泽改造成人工林不能提高生物多样性,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错误。

【易错提醒】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对点精练

120171月《自然通讯》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逆转录病毒可能在5亿年前便已进化,从而使得病毒比之前的预想5倍。有关推测的是

A逆转录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信息存录在RNA

B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C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翻译过程需3RNA的参与

D逆转录病毒能够发生不定向的突变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B

【解析】逆转录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是RNA,遗传信息存录在RNA上,A正确;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需经过逆转录形成DNA,才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B错误;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翻译过程中有mRNAtRNArRNA三种RNA的参与,C正确;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不稳定,能发生不定向的突变,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共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离在生物共同进化中起决定作用

B.生物的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群落中

C.大型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的共同进化

D.草原兔子的抗病力与某种病毒的感染力都会随进化增强

【答案】D

【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并非决定生物的共同进化,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生物群落中,还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B错误;大型捕食者对猎物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使之能更加的适应环境,从而有利于共同进化,C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得彼此更加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D正确。

3.人体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诺如病毒进化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突变和基因重组

B.严重腹泻后大量饮水就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C.浆细胞与诺如病毒结合后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

D.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下丘脑部分细胞的活动会增强

【答案】D

【解析】诺如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A错误;严重腹泻后丢失了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除了饮水还有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B错误;埃博拉病毒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C错误;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会有发热现象,需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D正确。

4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人体产生的蛋白A对该病毒有免疫能力。在进化的过程中HIV产生了抗蛋白A的变异。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A3G蛋白具有抑制HIV增殖的能力,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片2.png

A.蛋白A决定HIV病毒个体的进化方向,但不决定其变异的方向

BA3G双聚体蛋白阻止逆转录酶移动,使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受阻

C.流程1HIV病毒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不影响该病毒正常的增殖

D.流程2中以宿主细胞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双链RNA片段

【答案】B

【解析】根据人体产生的蛋白A对该病毒有免疫能力,在进化的过程中HIV产生了抗蛋白A的变异,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A3G蛋白具有抑制HIV增殖的能力等信息可说明蛋白A只是对HIV病毒个体的生存进行选择的条件之一,故不能决定该病毒进化的方向,A错误;由图可知:A3G双聚体蛋白阻止逆转录酶移动,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进行正常的逆转录,该病毒的复制受阻,B正确;依据图中注释可知流程1A3G单体蛋白在扫描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由B项分析可知,该变异会影响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进而影响病毒的增殖过程,C错误;流程2是逆转录过程,应以宿主细胞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单链DNA片段,D错误。

5.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人工合成病毒就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B.病毒虽然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但可以借助活细胞进行自我繁殖

C.因为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所以病毒也有细胞结构

D.绝大多数病毒体内同时含有DNARNA,少数病毒只含DNA或者只含RNA

【答案】B

【解析】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项错误;病毒虽然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但可以借助活细胞进行自我繁殖,B项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C项错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项错误。

6.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人工合成病毒就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B.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也不能通过自身呼吸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为了获得大量的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D.绝大多数病毒体内同时含有DNARNA,少数病毒只含DNA或者只含RNA

【答案】B

【解析】A、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人工合成病毒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所以A错误.B、病毒只有在细胞内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B正确。C、病毒的培养需要活的宿主细胞。D、病毒体内只含DNA或者只含RNA一种核酸。所以D错误.

7.结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性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下列有关引起该病的细菌和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膜炎细菌可以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病毒不可以

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

C.结膜炎细菌含有细胞膜、细胞壁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

D.两者都不含有染色体,但都能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答案】B

【解析】结膜炎细菌有细胞结构,可以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病毒不可以,A正确;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B错误;结膜炎细菌含有细胞膜、细胞壁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细菌和病毒都没有染色体,但都有遗传物质,都能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D正确。

8诺如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爆发的一次性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抗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患者会有发热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诺如病毒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B严重腹泻后大量饮水就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C浆细胞识别诺如病毒后分泌的抗体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

D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下丘脑部分细胞的活动会增强

【答案】D

【解析】诺如病毒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A项错误;严重腹泻后大量饮水不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应补充生理盐水,B项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诺如病毒,但能产生抗体抵制该病毒的增殖,C项错误;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出现腹泻症状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变化,下丘脑的渗透压调节中枢活动会增强,D项正确。

9.当某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新药问世时,治疗效果很好,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多数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原因是

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病毒为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具抗药性病毒的增加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D.随着用药量逐渐增加,病毒产生抗药性变异

【答案】C

【解析】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在未使用抗病毒药之前,病毒就存在差异(变异),有的抗药性强些,有的弱些。开始使用时疗效很高,说明绝大多数病毒抗药性差,被药物毒死而遭到淘汰。但同时药物本身也选择了极少数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并通过迅速繁殖传染给正常人群,当再次用该药时,使抗药性高的病毒再次得以选择并积累,导致药效降低,并可能演变为新的病毒类型。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10.甲流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病毒可发生突变从而出现一种新的病毒亚型或通过细小的变化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躲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B.浆细胞与甲流病毒结合后可以抑制该病毒的增殖

C.可用活的鸡胚细胞培养甲流病毒

D.甲流病毒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有S元素,A错误;抗体与甲流病毒结合后可以抑制该病毒的增殖,B错误;病毒是寄生生物,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因此可用活的鸡胚细胞培养甲流病毒,C正确;甲流病毒没有染色体,甲流病毒可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11.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布尼亚病毒体内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

B.该病毒可能含有蜱虫细胞的某些成分

C.该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

D.该病毒由于寄生在蜱虫细胞内,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答案】B

【解析】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RNA,所以只含有四种碱基,A项错误;该病毒由于可能装配有蜱虫细胞的某些成分,如某些酶相同,因此可以进入蜱虫细胞并借助细胞内的一些物质为原料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B项正确;病毒无染色体,不能产生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组成,非常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项错误。

12下列有关流感疫苗和人体对流感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某些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

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D.效应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导致流感病毒的裂解死亡

【答案】B

【解析】由于某些流感病毒只能通过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效应T细胞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导致流感病毒的裂解死亡。

13.下图表示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3.png

A.三种蝙蝠对夜间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棕蝙蝠活动能力强,更适于长时间夜间活动

C.三种蝙蝠活动时间存在重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

【答案】B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晚,更适于长时间夜间活动,B错误;三种蝙蝠活动时间存在重叠,可能有相同的食物,因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正确;蝙蝠夜间觅食,既可降低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关系,也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白天捕食,D正确。

14.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某些灯蛾种类也能发放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从而干扰蝙蝠的捕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蝙蝠与灯蛾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B.蝙蝠与灯蛾发放超声波属于行为信息

C.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

【答案】B

【解析】蝙蝠与灯蛾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共同进化,A正确; 蝙蝠与灯蛾发放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根据题意分析,蝙蝠发放超声波确定灯蛾的位置,灯蛾也发放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说明 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正确;蝙蝠与灯蛾之间是捕食关系,因此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D正确。

15.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蝙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长舌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

C.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

D.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D

【解析】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不同舌长的蝙蝠生存的环境存在差异,生物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受个体差异、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舌长的蝙蝠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B正确;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特定的环境的选择下,淘汰了种群中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而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的机会增多,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繁殖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子代,经过代代积累使微小的变异成为显著的变异,可见,蝙蝠微小的长舌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积累为显著变异,C正确;上述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因素,但不能说明是进化的唯一因素,D错误。

12.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不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下列对该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

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C.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为两个物种,A正确。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正确。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13A型(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极小,直径约100纳米,在冬季流行。 A型病毒表面密布两种武器,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苷酶(N)两种蛋白质。其中,H16个亚型,N9个亚型。二者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A型病毒可以从野生动物传给家禽,家禽携带的病毒如果发生基因变异,可获得在人群中传染的能力。1997年在香港、2003年在荷兰、2005年在越南和泰国都出现了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死亡的病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5N1禽流感病毒能独立生活和复制

B.禽流感病原体中DNARNA不能同时存在

C.从理论上说,A型流感病毒可以有144种类型

D.禽流感病原体中不含有细胞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部才能生活和复制,故A错误;禽流感病原体为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故B正确;由于H16个亚型,N9个亚型,因此二者的组合方式有16×9=144(种),故C正确;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故D正确。

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个体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D

【解析】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是指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错误;就地保护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共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请回答以下间题:

1)共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在帕米尔高原,因低温导致植物A2N=20)变成了植物B4N=40),植物AB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多样性。

2)长舌蝠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筒底部吸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长舌蝠与长筒花通过长期的相互__________,实现共同进化。

3)为研究捕食者在共同进化中的作用,生态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以下数据:


引入捕食者之前

适当引入捕食者10年之后

生物有机物的量[kJ/(hm2·n)]

15108

14829

物种的种类数

425

451

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____的物种,避免出现__________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科学家把此现象称作收割理论

【答案】不同物种之间    物种    选择    个体数量多    一种或少数几种    

【解析】(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在帕米尔高原,因低温导致植物A2N=20)变成了植物B4N=40),植物AB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2)长舌蝠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筒底部吸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长舌蝠与长筒花通过长期的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3)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科学家把此现象称作收割理论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作家卡尔·齐默在其《编织生命的网》中描写了生物的共同进化现象:每一代植物都会针对昆虫调整自己的防御武器,而昆虫同时也在进化出新方式,克服____________

2)田鼠善于打洞,猛禽是田鼠的天敌,它们在共同进化。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片4.png

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曲线_____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

大豆田中农作物同化的能量除了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包括_______。若在大豆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答案】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植物的防御    模拟树桩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    I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能量流动    

【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植物和昆虫之间可以共同进化,每一代植物都会针对昆虫调整自己的防御武器,而昆虫同时也在进化出新方式,克服植物的防御。

2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模拟树桩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

曲线I所示环境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最小,说明猛禽的密度更大。

生物体同化的能量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在大豆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图1)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该病例,佛山为登革热高发地区(图2)。登革病毒在宿主细胞酶的作用下释放出遗传物质,编码相应的蛋白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5.png图片6.png

1)利用箭头和文字写出登革病毒在宿主单核巨噬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                   

2)登革病毒易发生变异,从该病毒遗传物质结构特点分析其原因:                         

3)当登革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首先攻击病毒的免疫细胞是             。该细胞识别抗原需要其表面的               B细胞受到登革病毒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4)病毒与人在不断的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从这个角度来看,病毒在进化过程中的毒性会不断      (填上升下降)。

5)依据图2年龄和病例数、罹患率的关系分析和得出相关结论:

                                                                 

                                                                  

【答案】

1)   图片7.png2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

3)吞噬细胞     受体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4)上升

5患者主要为成年人         随年龄的增长,罹患率越来越高

【解析】1)图1显示:登革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题意在宿主细胞酶的作用下释放出遗传物质,编码相应的蛋白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可知:登革病毒在宿主单核巨噬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以RNA为模板复制RNA,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利用箭头和文字的表示方法见答案。

2)登革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登革病毒易发生变异。

3)登革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毒特有的抗原。吞噬细胞识别抗原需要其表面的受体。B细胞受到登革病毒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4)登革病毒在与人的生存斗争中,毒性强的容易存活,并有较多的机留下后代,因此病毒在与人的不断相互影响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其毒性会不断上升。

5)分析图2可知:患者主要为成年人;随年龄的增长,罹患率越来越高。

4.如图为病毒X侵染宿主细胞过程的示意图。AF表示物质,ah表示过程

图片8.png

1)过程ab分别是__________

2)物质D_____,过程e称为_____.物质F_____

3)请据图写出中心法则的有关部分,过程名称用图中的编号表示._____

4)病毒X能否侵染噬菌体?为什么?_____

5)下列关于病毒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病毒的变异包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病毒的变异包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病毒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就是脱氧核苷酸的增加、缺失或者替换

D.病毒核酸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者替换都会导致性状变异

【答案】逆转录    (逆转录的)DNA双链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    病毒XmRNA    组装    宿主的mRNA    DNA(基因)图片9.pngRNA图片10.png蛋白质(性状)    不能,因为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ABCD    

【解析】(1a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b表示逆转录形成的DNA双链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

2)物质D是转录形成的病毒XmRNAe表示组装过程.物质F是宿主的mRNA

3)图中a表示逆转录,c表示转录,dh表示翻译过程,因此可表示为:DNA(基因)图片11.pngRNA图片12.png蛋白质(性状)。

4)病毒X不能侵染噬菌体,因为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5AB.病毒的变异只包含基因突变,AB错误;

C.病毒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就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的增加、缺失或者替换,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病毒核酸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者替换不一定会导致性状变异,D错误。

5.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_________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机环境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环境容纳量  K/2(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方面,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措施。

2)游客旅游观赏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因为直接价值必须建立在间接价值基础之上。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本文地址:http://m.wuliaowang.cn/post/6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kejia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